建筑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房地產開發迅速興起。與之相關的重要化學建材產品--建筑涂料的數量與品種均有大幅度增長,成為我因涂料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1.發展現狀
1998年我國建筑涂料的產量估汁為120一130萬噸(含聚乙烯醇類低檔涂料)。以上海為例,1997年建筑涂料產量為9萬噸以上,其中內墻乳膠漆的產量近5萬噸.外墻涂料產量為2。2萬噸,木器漆和功能性涂料為1.5萬噸。估計"1998年建筑涂料產量增長10%,可達到10萬噸以上。聚乙烯醇類涂料在上海基本沒有市場。北京市1998年建筑涂料年產量達8 萬噸左右;江蘇34家大中型企業1998年生產建筑涂料9萬噸/-東省年產建筑涂料可達15萬噸.居全國首位:四川省年產建筑涂料.1萬噸。建筑涂料市場競爭激烈局面表明,目前的產量已基本滿足市場的需要。在120-130萬噸總產量中.外資或中外合資企業生產的涂料不足l0%。
我國現有年產值超過100萬元的建筑涂料企業約1500家。上海共有經市建材業管理辦公室登記的建筑涂料企業63家,其中年產量越過5000噸的有10家。占20%,l000噸至5000噸規模的企業32家,約占50%而年產1000噸以下企業21家.約占30%。在63家企業中。外方獨資3家。中外合資企業13家,占25%左右。外方分別來自日木、英國、荷蘭、英國、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上述63家企業尚不包括未登記的作坊式的小型涂料廠和外商在滬的代理商廣東省僅順德市范圍內就有大小涂料企、比近200家,其中有的是年產超過5000噸的企業.如大地、聯邦、嘉樂士、百色富等。
建筑涂料生產企業發展最快的時期足八十年代末。由于投資?。夹g工藝簡單、市場需求大.因此沿海地區鄉鎮都建有涂料廠。其產品大多以聚乙烯醇類涂料為主。
內墻乳膠漆出于其價格較高。當時并不被市場所接受。外墻乳膠漆也大多以聚乙烯醇類與苯丙乳膠漆混合物為主。九十年代初,由于多彩內墻涂料風靡市場。借機又發展了一批新的涂料企業。最近幾年上述數干家涂料廠經受了市場的洗禮。無法生存的已自動關閉。有些企業則在市場經濟推動下迅速壯大。因此,目前4000多家涂料企業的數量變化不會很大。其中能達到年產5000噸以上的大型企業不足3%。
上述4000余家建筑涂料企業較多地分布在沿海地區.如北京、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和廣東等省市,約占60%,尤其是年產5000噸以上的大型企業大多分布在上述地區。在我國年產l20-l30萬噸的建筑涂料中,聚乙烯醇類低檔涂料約占40%,并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而內外墻乳膠漆占40%,溶劑型涂料占20%左右,主要是室內木質裝飾漆和外墻涂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涂料生產技術的日趨成熟和城鄉住宅建設的迅速發展。預計到2000年,建筑涂料的產量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其中聚乙烯醇類涂料產量將下降,而乳膠漆所占的比例將迅速提高。隨著市場對高性能外墻涂料需求的日益提高,溶劑型外墻涂料產量也將有所提高。
目前內墻涂料主要品種是聚醋酸乙烯、聚醋酸乙烯-丙烯酸酪、聚苯乙烯-丙烯酸、乙烯-醋酸乙烯類乳膠漆和聚乙烯醇類涂料。
外墻涂料分乳膠涂料和溶劑型涂料兩類。乳膠涂料中以聚苯乙烯-丙烯酸酯和聚丙烯酸類品種為主;溶劑型涂料中以丙烯酸酪類、丙烯酸聚氨酪和有機硅接枝內烯酸類涂料為主,還有各種砂壁狀和仿石型等厚質涂料。
地面涂料以聚氨酯和環氧樹脂類涂料為主。
功能涂料有防火、防潮、防結露、防蟲、防腐濁、防碳化等品種。
另外還有聚氯酪類為主的木質裝飾漆。
上述分析可以說明:
(1)我國目前已能自行研制生產大多數中高檔品種的建筑涂料,僅就技術水平而言,已達到國際上九十年代初的水平。國產高檔外墻涂料已經完全可以取代進口產品,在高檔外裝飾中得到應用。
(2)上述品種涂料已能基本滿足我國蓬勃發展的建筑業和裝潢業對建筑涂料品種的需求,產品結構也逐漸與國際接軌。聚乙烯醇涂料由于其質量低、耐久性差、不耐擦洗等缺陷,將逐步趨于淘汰。近幾年,一些國外大型涂料企業以不同形式進入我國市場,并占有一定市場份額,但國內企業依然占據大部分國內市場。這也說明,我國的建筑涂料品種和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正在縮小。
我國建筑涂料的質量標準大多是參照日本相應標準制訂的.與國外標準并無明顯差距。只是對于我國的氣候和環境狀況而言,外墻涂料設立了耐沾污性十指標。
2.國內外建筑涂料水平的差距
我國建筑涂料雖然有了長足的進步,從徐料的品種、檔次上,已達到了國際九十年代的先進水平。但建筑涂料工業總體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企業規模小,生產工藝落后、技術力量薄弱,質保體系不健全,原材料的質量有較大的差距。
缺乏高新技術的合成樹脂或乳液產品
1.發展現狀
1998年我國建筑涂料的產量估汁為120一130萬噸(含聚乙烯醇類低檔涂料)。以上海為例,1997年建筑涂料產量為9萬噸以上,其中內墻乳膠漆的產量近5萬噸.外墻涂料產量為2。2萬噸,木器漆和功能性涂料為1.5萬噸。估計"1998年建筑涂料產量增長10%,可達到10萬噸以上。聚乙烯醇類涂料在上海基本沒有市場。北京市1998年建筑涂料年產量達8 萬噸左右;江蘇34家大中型企業1998年生產建筑涂料9萬噸/-東省年產建筑涂料可達15萬噸.居全國首位:四川省年產建筑涂料.1萬噸。建筑涂料市場競爭激烈局面表明,目前的產量已基本滿足市場的需要。在120-130萬噸總產量中.外資或中外合資企業生產的涂料不足l0%。
我國現有年產值超過100萬元的建筑涂料企業約1500家。上海共有經市建材業管理辦公室登記的建筑涂料企業63家,其中年產量越過5000噸的有10家。占20%,l000噸至5000噸規模的企業32家,約占50%而年產1000噸以下企業21家.約占30%。在63家企業中。外方獨資3家。中外合資企業13家,占25%左右。外方分別來自日木、英國、荷蘭、英國、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上述63家企業尚不包括未登記的作坊式的小型涂料廠和外商在滬的代理商廣東省僅順德市范圍內就有大小涂料企、比近200家,其中有的是年產超過5000噸的企業.如大地、聯邦、嘉樂士、百色富等。
建筑涂料生產企業發展最快的時期足八十年代末。由于投資?。夹g工藝簡單、市場需求大.因此沿海地區鄉鎮都建有涂料廠。其產品大多以聚乙烯醇類涂料為主。
內墻乳膠漆出于其價格較高。當時并不被市場所接受。外墻乳膠漆也大多以聚乙烯醇類與苯丙乳膠漆混合物為主。九十年代初,由于多彩內墻涂料風靡市場。借機又發展了一批新的涂料企業。最近幾年上述數干家涂料廠經受了市場的洗禮。無法生存的已自動關閉。有些企業則在市場經濟推動下迅速壯大。因此,目前4000多家涂料企業的數量變化不會很大。其中能達到年產5000噸以上的大型企業不足3%。
上述4000余家建筑涂料企業較多地分布在沿海地區.如北京、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和廣東等省市,約占60%,尤其是年產5000噸以上的大型企業大多分布在上述地區。在我國年產l20-l30萬噸的建筑涂料中,聚乙烯醇類低檔涂料約占40%,并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而內外墻乳膠漆占40%,溶劑型涂料占20%左右,主要是室內木質裝飾漆和外墻涂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涂料生產技術的日趨成熟和城鄉住宅建設的迅速發展。預計到2000年,建筑涂料的產量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其中聚乙烯醇類涂料產量將下降,而乳膠漆所占的比例將迅速提高。隨著市場對高性能外墻涂料需求的日益提高,溶劑型外墻涂料產量也將有所提高。
目前內墻涂料主要品種是聚醋酸乙烯、聚醋酸乙烯-丙烯酸酪、聚苯乙烯-丙烯酸、乙烯-醋酸乙烯類乳膠漆和聚乙烯醇類涂料。
外墻涂料分乳膠涂料和溶劑型涂料兩類。乳膠涂料中以聚苯乙烯-丙烯酸酯和聚丙烯酸類品種為主;溶劑型涂料中以丙烯酸酪類、丙烯酸聚氨酪和有機硅接枝內烯酸類涂料為主,還有各種砂壁狀和仿石型等厚質涂料。
地面涂料以聚氨酯和環氧樹脂類涂料為主。
功能涂料有防火、防潮、防結露、防蟲、防腐濁、防碳化等品種。
另外還有聚氯酪類為主的木質裝飾漆。
上述分析可以說明:
(1)我國目前已能自行研制生產大多數中高檔品種的建筑涂料,僅就技術水平而言,已達到國際上九十年代初的水平。國產高檔外墻涂料已經完全可以取代進口產品,在高檔外裝飾中得到應用。
(2)上述品種涂料已能基本滿足我國蓬勃發展的建筑業和裝潢業對建筑涂料品種的需求,產品結構也逐漸與國際接軌。聚乙烯醇涂料由于其質量低、耐久性差、不耐擦洗等缺陷,將逐步趨于淘汰。近幾年,一些國外大型涂料企業以不同形式進入我國市場,并占有一定市場份額,但國內企業依然占據大部分國內市場。這也說明,我國的建筑涂料品種和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正在縮小。
我國建筑涂料的質量標準大多是參照日本相應標準制訂的.與國外標準并無明顯差距。只是對于我國的氣候和環境狀況而言,外墻涂料設立了耐沾污性十指標。
2.國內外建筑涂料水平的差距
我國建筑涂料雖然有了長足的進步,從徐料的品種、檔次上,已達到了國際九十年代的先進水平。但建筑涂料工業總體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企業規模小,生產工藝落后、技術力量薄弱,質保體系不健全,原材料的質量有較大的差距。
缺乏高新技術的合成樹脂或乳液產品